據中汽協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根據重點企業上報的周報數據推算,2022年5月,汽車行業銷量預計完成176.65萬輛,環比增長49.59%,同比下降17.06%;2022年1-5月,銷量預計完成945.73萬輛,同比下降13.11%。
在國內多地疫情反彈、部分汽車整車及供應鏈配套工廠停產,芯片、鋼材、鋁材、電池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推升生產成本,以及經濟下行期消費需求呈現收縮態勢之際,多數汽車企業5月份的銷量實現環比大漲,不僅釋放出市場的回暖跡象,同時展現出我國產業鏈獨特的優勢與韌性。
01
多重“紅包”刺激,車市復蘇加快
今年以來,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實現平穩開局。與此同時,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、嚴峻性、不確定性上升,穩增長、穩就業、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。
尤其4月以來,國內疫情多發,汽車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經歷嚴峻考驗,穩增長任務十分艱巨。在相關部門大力協調下,各地區、各企業采取了一系列暢通產業鏈供應鏈、加速復工復產、提振市場信心的措施。據工信部統計,5月1日至26日,15家重點汽車企業集團累計生產113.6萬輛,較上月同期增長51.3%。
與此同時,針對消費端的利好消息不斷。
5月24日,國務院印發《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》,其中明確表示要通過增加購車指標、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、對皮卡車精細化管理、部分車型減征購置稅、優化新能源車充電樁投建等措施,“穩定增加汽車、家電等大宗消費”。
財政部、國家稅務總局5月31日發布公告,為促進汽車消費,支持汽車產業發展,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(不含增值稅)不超過30萬元的2.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,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。
有業內人士指出,與2009年、2015年的減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相比,此次政策的實施范圍更廣、受益面更大,重點鼓勵大眾消費。
02
穩經濟、促消費,汽車行業影響甚廣
汽車消費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高,增長空間大,帶動效應強,是擴大內需、拉動消費的關鍵領域。
目前,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.07億輛,居全球首位,汽車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10%。
進入2022年,受到全球疫情影響,世界汽車市場處于低迷狀態,前五個月總體銷量有所下降,但中國銷量春節前后回升較強,在中高端車重要市場的上海3月銷量下跌、4月趨近于0的情況下,1-4月中國占世界汽車份額仍達到31%。芯片、原材料價格等負面因子對中國車市的影響并不明顯,缺貨后的及時補貨拉動中國車市在全球范圍內表現亮眼。預計邁入6月份,因疫情受到抑制的購車需求將進一步釋放,市場需求會繼續提升。
據機構測算,汽車制造業每增值1元,可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增值2.64元,對宏觀經濟大盤的穩定作用不可或缺。而按照此前乘聯會的估計,政策有望對汽車零售額拉動13個百分點,將正向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約1.3個百分點;預計2022年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較政策刺激前提升10個百分點,對整體工業增加值增速正向拉動約0.3個百分點。
03
亮眼表現中的產業鏈優勢和稟賦
此輪疫情對汽車生產的影響普遍超出市場預期。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,4月份,乘用車生產96.9萬輛,同比下降41.1%,環比下降46.8%,壓力巨大。上一次乘用車月產量不足百萬是2020年的2月和3月,分別為20.8萬輛和97.5萬輛。
作為中國汽車重鎮,上海占據著全國汽車10%以上的產量,也是全國汽車供應鏈最為完善的城市。4月16日,上海市經信委發布《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(第一版)》,其中公布了第一批666家白名單企業,上汽乘用車、上汽大眾、上汽通用、特斯拉等整車企業,采埃孚、安波福、法雷奧等重要供應鏈企業均在白名單之列,汽車相關企業占比最高。
體制優勢推動整車企業復蘇之時,亦直接加速了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復工復產。某家專注于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的公司第一時間啟動閉環生產,隨后逐步走向全面復工復產。該公司負責人表示,疫情封控以來,公司多措并舉保障運營,并利用多元化的業務布局,協調在上海、常熟、佛山、溫哥華等多地的研發和生產力量高效聯動,保障了各項業務有序開展。
有業內人士表示,隨著產業全面復蘇和訂單強勁反彈,整車廠將順勢調整供應鏈管理方式,給予優質供應商更大程度的支持,推動供應鏈上下游共同協作,從而提升整體安全性與適應性。
另外,“加強供應鏈本土化”也在部分車企內部形成共識。本地化不一定是拋棄原有供應商,將優質供應商引入本地也是重要選項,這將有助于國內供應商業務版圖的拓展,并有機會占據更多高技術含量零部件的市場份額。